今年是中国赴刚果(金)维和任务20周年。日前,中国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这是联合国表彰维和人员的最高荣誉。
(相关资料图)
从2003年开始,一批又一批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来到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工兵分队累计修建道路1500余公里,架设桥梁40余座;医疗分队共接诊患者超过3.3万人,收治住院约4000人,手术约5000台次,挽救了近500名急症患者的生命。为和平坚守,展大国担当。“中国蓝盔”勇担当、守和平、谋发展,用热血和汗水书写一个个无私奉献的故事,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
“感谢中国官兵修建了这么好的桥”
刚果(金)地处非洲中部,该国东部安全形势严峻,多支地方武装和外国反政府武装在当地活动,暴力活动和武装冲突频发。
记者从刚果(金)首都金沙萨搭乘飞机,两个半小时后抵达东部城市戈马,再乘快船纵穿基伍湖,近4小时后抵达位于南基伍省的布卡武市。下船再驱车约半小时,最终到达中国驻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中国半岛营区。
“天下和”“天下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守护和平,播撒希望”……走进营地大门,道路两旁矗立的一座座石雕引人注目。从2003年第一批中国维和工兵抵达任务区开始,每一批工兵分队都会在石雕上镌刻下自己守卫和平的铿锵誓言。
最新一组石雕上刻着“勇者无畏,高原劲旅”8个字,这是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一支来自雪域高原西藏的部队的真实写照。队伍中,许多官兵毕业时主动申请入藏,得知有维和任务时,又主动申请来到刚果(金)。“党和国家培养我们这么多年,我们的信念就是:到边防去,到一线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工兵分队副指挥长熊丁达说。
自去年9月部署到任务区以来,第二十六批维和工兵分队已完成32项工程任务、26项工程勘察,累计修筑道路52公里、搭建板房50间、构筑围墙2100米。今年5月,南基伍省卡莱亥地区遭受强降雨和洪水灾害,造成400多人死亡,上千座民居被冲毁。关键运输线路上的鲁济拉桥被洪水冲垮,切断了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运输线,给当地民众交通出行和抗洪救灾造成严重影响。工兵分队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一线,在河边安营扎寨,执行工程救援。7月,崭新的鲁济拉桥已经顺利完工。
记者随工兵分队驱车从营地出发,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鲁济拉桥。看到中国官兵的汽车驶来,当地居民纷纷围了上来,拉起中国军人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我每天得过河去地里干活,老桥被冲垮后,过河真是个大难题。”当地居民埃莱娜告诉记者,新桥建好后,一切都方便多了,“感谢中国官兵修建了这么好的桥!”她一边讲述,一边将不远处崭新的桥梁指给记者看。
在新桥桥头,工兵分队竖立起两座石雕,分别刻有中英文的“友谊”与“和平”。这座桥梁见证了中国军人传递友谊、守护和平的胸怀与担当。桥梁竣工时,联合国秘书长刚果(金)问题特别代表兼联刚稳定团团长凯塔向工兵分队指挥长朗杰次仁表示,此项工程“为灾区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对当地群众至关重要。
谈起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官兵们不愿多说。记者追问得紧了,也只是三两句一带而过。实际上,有的官兵在野外作业时被野蜂蜇休克,有的头一天发高烧第二天还坚持工作,有的在水里架桥一泡就是半天……“跟维和这件大事一比,我们自己的事都是小事。我们把桥架好了,路铺通了,当地民众常常用纯朴的微笑向我们致谢。那一瞬间,我感受到我们的付出很值得!”维和官兵张姚说。
“中国医生技术高超,疗效显著”
从中国半岛营区驾车穿过繁忙的布卡武市区,约1小时后可到达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所在的中国二级医院。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前来就诊的3位埃及警察营军官。前段时间,萨夫瓦特的左臂不慎脱臼,医疗分队队长苏正林为他做了复位。这次,萨夫瓦特来医院复查,“中国医生技术高超,疗效显著。”他抬起手臂给记者看,“现在,我的手活动自如了。”
拉米和穆罕默德两位军官来看中医。穆罕默德右手腕有旧伤,时不时疼痛发作,在医院做过几次针灸治疗后,病情得到极大缓解。接受了针灸、拔罐治疗后,拉米对中医的疗效赞不绝口,“来自不同国家的维和人员对中医有着普遍的认可和欢迎。接受中医诊疗的过程中,我们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
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共有43名成员,其中有11名女性。去年9月以来,医疗分队参与联合国组织的综合救治演练,承担多项大型医疗任务,为4000余名维和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共救治患急性腹膜炎、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疟疾以及车祸受伤、被野蜂蜇伤等的维和人员800多名。
护士长付�Z已有28年军龄,提起远在国内的家人,她有些愧疚。去年准备出发时,付�Z的母亲因病需动手术,她也没能陪护。“对家人确实亏欠太多,但军人就是这样,舍小家顾大家。我父亲和我们姐妹3个都在西藏当兵,家人们非常支持我执行维和任务,这是无上光荣的事!”付�Z向记者展示8岁女儿的画作,画纸上,身着白衣的医务人员右手举拳庄严宣誓,象征和平的白鸽展翅飞翔。
“受战乱影响,开车在街上,到处能遇到手持步枪的各类武装人员;在工作岗位也经常能听到枪声。虽然局势纷乱,但当地民众遇到中国人,总是会竖起大拇指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许多当地人告诉我们,中国维和官兵是真正带来和平的人。”苏正林告诉记者。
“中国维和官兵为和平而来,也为发展而来”
“感谢中国维和部队对我们的帮助,每次他们都给孩子们带来很多欢乐,谢谢中国!”布卡武市国际SOS儿童村工作人员马维斯总是期待着中国维和官兵的到来。
布卡武市SOS儿童村建立于1989年,在这里生活着上百名因为战乱、疾病和饥饿失去父母或者被遗弃的孤儿。自2005年起,维和医疗分队就与儿童村结成对子,定期到村里慰问,许多孩子将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人称为“爸爸”“妈妈”。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医疗分队再次来到儿童村,不仅为孩子们带去礼物和糖果,陪他们打篮球、做游戏,还为他们做了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医疗分队的几名女队员还特意换上汉服,向孩子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不能让战乱剥夺他们健康快乐的童年。作为维和军人,我们要用心连接世界,以爱传递温暖,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付�Z说。
一段段友谊佳话在中国维和官兵和当地民众之间书写。以前,中国半岛营区是一片荒地,中国维和官兵在这里盖起了营房和操场,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如今,坚持定期为驻地周边儿童和青年教授汉语、发放食物已成为工兵分队的一项日常工作。今年儿童节时,驻地附近的西图佐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了工兵分队送来的书包、足球、水彩笔等700余件学习用品和文体器材。
29岁的蒂埃里家住半岛营区附近,他跟着中国官兵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如今已被一家中国企业聘用为翻译,每个月有七八百美元的收入。“中国军人善良、有礼貌、有爱心,帮助了许多当地人。”蒂埃里以前一直找不到工作,说起自己现在的生活,他很感慨,“特别感谢中国军人!是他们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可能,让我获得了这么好的工作机会。”
“中国维和官兵为和平而来,也为发展而来。”南基伍省省长卡西表示,中国维和官兵以实际行动助力刚果(金)的和平与发展,为当地人民生活保驾护航。朗杰次仁表示,维和官兵会继续完成各项维和任务,为刚果(金)社会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他从雪山走来,五星红旗在心中飘扬。那高飞的白鸽,在非洲大地翱翔。他头顶着蓝盔,点燃和平的希望,只因为心中坚定的信仰。”这是维和工兵分队政工副指挥长韦步远为维和任务创作的歌曲《信仰》。营区的夜晚格外安静,只有清亮的歌声在夜空中回响,“英雄的梦在他乡,在那遥远的地方。坚定心中的信仰,让和平在远方闪光……”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0日 07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海闻